迷你暴龍化石 改寫進化史 料為暴龍祖先 身高僅如成人
【明報專訊】中國內蒙古 發現一副約1.25億年前的迷你暴龍化石,它體形細小,身高只有9呎,僅比成年人類大一點。這迷你暴龍的發現轟動考古學界,因為它的特徵,與暴龍的幾乎完全相同,相信是暴龍的祖先,推翻了考古學界一直認為暴龍的奇特外貌(諸如頭大前臂小等),是由其龐大體形進化而來的說法。
被發現的迷你暴龍學名「Raptorex kriegsteini」,死時年約5至6歲,體長3米,重65公斤,體形細小,僅比成年人類稍大。迷你暴龍頭顱巨大,前臂較小,後肢強壯,顎骨及牙齒強而有力,嗅覺靈敏,這些捕獵優點幾乎全部繼承給生活在6000萬年後的後代——暴龍(學名Tyrannosaurus rex)。兩者唯一分別,是兩者的體形,迷你暴龍的體長只有暴龍五分一,體重更只有暴龍的百分一。科學家估計,這隻迷你暴龍在死前不久,正在乾涸湖底追尋鳥類或其他小動物,不知何故死亡。
白堊紀後期 體形急速變大
美國 自然史博物館研究員布魯薩蒂(Stephen Brusatte)認為,迷你暴龍的發現,推翻了考古學一直公認的暴龍進化史。暴龍生活於白堊紀,在6500萬年前恐龍瀕臨絕種時最活躍,其奇怪體形及特徵,例如大頭、強壯肌肉及小前臂等,一直被認為是由於其體形龐大,骨骼需要調整變形才可繼續存活而進化得來的。
不過,今次的發現卻顯示,暴龍的體形原來曾經很細小,只在白堊紀最後2000萬年間「急速」進化變大。布魯薩蒂說﹕「因此,暴龍在其進化史中,有八成時間屬於小動物,受制於大型捕食恐龍。總之,我們一直認為的恐龍進化史,若不是太簡單化,就是完全錯誤。」
偷運美國被買下 現歸還中國
這副迷你暴龍化石的發現可謂幾經波折。它在內蒙古出土後,遭偷運至美國,被美國麻省收藏家克里格斯泰因(Henry Kriegstein)買下,克里格斯泰因其後將之捐給芝加哥大學科學家研究,並最終歸還中國。芝加哥大學花了3年時間研究,把化石以克里格斯泰因(Kriegstein)命名,有關研究報告刊於美國《科學》期刊。據英國 廣播公司報道,化石已經歸還中國,現存放在內蒙古一間博物館。帶領研究的塞雷諾 教授說﹕「它不止是中國化石,還給予我們了解北美洲的暴龍,所以它是屬於科學的,屬於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