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東郊的國際學校裡有一棵特殊的“聖誕樹”。每年臨近耶誕節,樹上就會掛出上百個圓形的小卡片,上面寫著一些蘇北農村孩子的名字、性別和年齡。
每位元經過這裡的外籍學生,都會輕輕地把這些五顏六色的卡片摘下來,塞進書包裡,然後回家與父母一道,按照卡片上的資訊去籌備他們的禮物。一個月之後,蘇北的孩子們就會收到這份來自異國同齡人的新年祝福。
這樣的交往已經延續了好些年。只是兩地的孩子都不大清楚,這項活動始於何時,又是為了什麼。
大人們有意不讓孩子瞭解太多,因為這源自一個悲傷的故事:
2000年4月1日深夜,來自江蘇北部沭陽縣的4個失業青年潛入南京一棟別墅行竊,被發現後,他們持刀殺害了屋主德國人普方(時任中德合資揚州亞星——賓士公司外方副總經理)及其妻子、兒子和女兒。案發後,4名18歲~21歲的兇手隨即被捕,後被法院判處死刑。
這起當時轟動全國的特大涉外滅門慘案很快結了案,但故事並沒有結束。
就在那年11月,在南京居住的一些德國人及其他外國僑民設立了紀念普方一家的協會,自此致力於改變江蘇貧困地區兒童的生活狀況。協會用募集到的捐款為蘇北貧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學費,希望他們能完成中國法律規定的9年制義務教育,為他們走上“自主而充實”的人生道路創造機會。
這一舉動默默延續了9年,雖然已有超過500名的中國貧困學生因此圓了求學夢,但它至今鮮為人知。
寬恕的方式
“如果普方還在世,那麼普方家肯定是第一個參與的家庭。”德國巴符州駐南京代表處總經理朱利婭確定地說。她是普方協會的創始人之一,和普方是同鄉。她覺得這是紀念普方一家最好的方式。
在她印象中,普方太太是個熱心腸,在南京生活期間一直都是樂善好施。曾經有一對從非洲來的年輕夫婦在南京上大學,後來因為妻子懷孕,無力負擔生活。在南京的外國人都自發組織活動去説明他們。朱利婭記得,在參與此事的學生中,普方家的女兒桑德拉是最積極的。
賀傑克在南京經營德國餐廳和甜品店有10多年,他熟知大多數在南京工作生活的德國家庭。他也記得,9年前,4月2日的那個早上,當他聽到有關普方一家的不幸消息時,是多麼的憤怒。
“你怎麼能開這樣惡毒的玩笑?”他沖著電話裡嚷道。那天所有得知噩耗的人,第一反應都是“這該死的愚人節”。
時年51歲的於爾根•普方為人謙和,行事嚴謹,循規蹈矩。亞星賓士公司遠在揚州,因為孩子在南京讀書,注重家庭的他每天都要驅車100多公里上下班,以便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小。妻子佩特拉•普方比丈夫小11歲,是一位和善的全職太太。他們的一雙兒女,15歲的女兒桑德拉和13歲的兒子托斯騰,都是南京國際學校的學生。
在賀傑克的印象中,1998年才來到南京生活的普方一家4口,總是喜歡騎著自行車出行。普方先生喜歡運動,尤其愛打網球。小男孩托斯騰愛玩,每次到餐廳來都牢牢地捧著他的GAME BOY(一種掌上遊戲機)。
那天早上,賀傑克實在無法接受那個讓人心痛的消息。他馬上打電話給另一個朋友。當確認“這是真的”之後,他又寧願“這一切只是一個很壞的玩笑”。他一向認為,在這座治安一直較好的城市裡,女孩子甚至可以半夜獨自在街上走。“你可以問每一個在南京生活的外國人,”他說,“在那件事以前,所有人都覺得這座城市比自己的國家還要安全。”
在法庭上,普方一家的親友們見到了那4個剛成年不久的疑凶。原本在他們的想像中,兇手是那種“看起來很強壯、很兇悍的人”,可實際上,“跟你在馬路上碰到的普通人沒有區別”。
這4個男青年並非有預謀要殺人。他們一開始只是想偷摩托車,但換來的錢並不多。後來他們看到一個廣告,得知玄武湖畔的金陵禦花園是南京最高檔的別墅區。那晚,他們潛入社區,也只是想去洗劫一間不亮燈的空宅,結果那套正在裝修的別墅沒有東西可偷。最終他們選擇了隔壁的普方家。盜竊的行動被普方一家查覺,因為言語不通,驚懼之中,他們選擇了殺人滅口。
據說案發後,普方先生的母親從德國趕到南京,在瞭解了案情之後,老人作出一個讓中國人覺得很陌生的決定——她寫信給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個年輕人死刑。
“德國沒有死刑。”賀傑克解釋說,“我們會覺得,他們的死不能改變現實。”
在當時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發佈會上,也有德國記者轉達了普方家屬希望寬恕被告的願望。外交部方面回應“中國的司法機關是根據中國的有關法律來審理此案的”。最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了4名被告的上訴,維持死刑的判決。
與此同時,更多的在南京的外籍人士已經開始尋求一種更積極的方式,去紀念普方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