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煤塊啃樹皮熬8天 再106人獲救

【明報專訊】山西王家嶺滲水煤礦截至昨晚共救出115名被困工人,38人未救出,但仍有生還機會。這115名逃出生天的工人,救出後即送到醫院搶救,目前身體狀况陸續恢復,部分已經能夠進食及說話,並與家人聯絡。當局仍在繼續救援,不斷為井下礦道排水及通風。被困者說,在井下的8天8夜裏,他們曾吃過樹皮、皮帶、紙張和煤塊等。

昨日中午,106名第二批被困在井下輔助運輸巷道的工人陸續獲救,他們在井下已被困逾190小時。加上於昨日凌晨從回風巷道被救出的9名被困者,截至昨晚截稿時,共有115名工人獲救,是中國礦難救援史上救人最多的一次,令救援隊的士氣大受鼓舞。

中國礦難救援史上救人最多

山西焦煤集團汾西礦業救援大隊長陳永生稱,被困者說,他們在受困期間,曾經一層層的剝下施工用的木柱上的松樹皮吃,喝井下的涼水,亦有參與救援的醫生稱被困者吃過皮帶、紙張和煤塊等。

截至昨晚,被救者大部分情况良好,其中26人「病情較重」,但沒有危殆個案,其中60人今日轉到省會太原市的重點醫院救治。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說,獲救人員「創造了生命奇蹟,預計將會出現更多的生命奇蹟」,他承諾將對每名獲救工人「負責到底」,直至康復。

被救者情况良好 26人「病情較重」

首批救出的9人之中,多數已能夠說話,張寶順到醫院探望其中一人時問「你貴姓?」對方回答「我姓張」,張寶順稱「也姓張啊」。他同時轉達國家主席胡錦濤    、總理溫家寶    的「親切問候」,他還安撫被救工人說,「現在衛生部    又要派專家過來治療,你們要放心,現在安全了」。

由衛生部副部長尹力率領的由12人組成的衛生部專家組,已於昨晚從北京    抵達山西,與當地醫生商討下一步治療方案。

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慰問獲救人員,並向所有救援人員表示崇高敬意,要求救援指揮部繼續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全力以赴,爭分奪秒,盡最大努力」搜救其餘被困的38人。

中廣網引述國家安監總局局長駱琳在現場表示,「我們下一步要抱定一個信念,這38名被困礦工還可能生還」。駱琳稱,救援隊會繼續做好排水、通風工作,「絕不放棄、絕不拋棄,堅定信念,義無反顧,毫不鬆懈地」繼續加大對井下所有工作面的搜尋工作。

根據原有救援計劃,3條預設救援通道之中,地面以下第3條的皮帶巷道、以及第2條的輔助運輸巷道基本上清理完畢,至於已經救出9人、地面以下第1條的回風巷道仍在清理中。至截稿前,出事礦井只剩下兩個地方仍在救援,被困的最後38人很可能在那處,但當局並無透露這兩個地點距離地面的深度。昨晚11時許,另一隊搜救人員再度落井,但至截稿時未有消息。據悉,搜救將持續到今日凌晨。

大批被困工人家屬仍然在礦區附近守候,中華全國總工會緊急撥款200萬元人民幣慰問遇難礦工家屬。治療被救礦工的醫院保安嚴密,非官方媒體的記者難以接近,甚至有市民自發前往獻花都被擋在門外。

煤礦領導無人被捕

暫時未知是否有官員要為此次意外問責,《南方周末》報道,根據山西省在今年2月的新規定,國有煤礦安監工作由省煤炭廳負責,市、縣一級的有關部門不再負責。即使是煤礦相關領導亦無人被捕,王家嶺煤礦碟子溝項目部經理姜世傑,擔任現場救援組排名最後一名的副組長,安全副經理常世坤亦一直在負責通風工作。

事故發生於3月28日下午1時許,正在興建的王家嶺煤礦,疑因工人掘穿一個儲有積水的舊煤窑,大量洪水湧入礦井,當時井下共261人,其中108人及時逃出。國家安監總局稱,初步調查發現,事故發生前曾出現滲水現象,但遭管理人員忽視。

中國是煤礦意外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去年一年有2631名礦工死於煤礦事故;最高紀錄是2002年,共6995人死亡。
歡迎你加入^^

救援關鍵 葡萄糖營養液吊命

【明報專訊】此次救援奇蹟,向井下投放營養液(紅圈示)成為關鍵,雖然一度無回音,救援人員也不知道營養液是否送達,但昨日發現最多生還者的地方,就在投放營養液的2號豎井附近。這些生還者據稱體能較好,能開口說話,甚至在被攙扶之下行走,可能是營養液奏奇功。

營養液主要是裝在袋內的葡萄糖,可用飲筒服用,另外還有小量牛奶和生理鹽水,為工人補充體液和營養。不過,葡萄糖是放在空心的鑽杆頭部向下傳送,但因井下的氣壓很大,袋裝葡萄糖太輕,可能卡在鑽杆中間,因此單靠重心及地心吸力較難傳送。救援人員一度把營養液裝在礦泉水瓶,頭尾相連下墜到井下。
.
歡迎你加入^^

TOP

「我很好,你和孩子還好嗎?」 戰死神8日夜 獲救後首句話

【明報專訊】「我很好,你和孩子還好嗎?」一名被困井下與死神搏鬥了8日8夜的山西省王家嶺煤礦礦工,昨日獲救送院時,不顧自己身體的虛弱,仍惦記著借手機打電話給自己的妻兒報一聲平安。其實,這8個日夜,受困礦工在井下的情况一點也不好,除了缺水缺糧外,意外發生一刻他們的生命只在一線間,全靠身上褲腰帶和兩輛礦車才有幸逃出生天。雖然在礦井內不知時間,但獲救一刻,被困礦工的第一句只有「現在最想見到是妻子和孩子。」

據內地媒體報道,昨日凌晨首批獲救的9名礦工憶述起3月28日礦難發生一刻的驚險瞬間,當時大量的地下水湧入礦井,速度很快,一剎那間,他們用褲腰帶將自己掛在礦壁上,才得以避免遭洶湧而至的洪水冲走。

褲腰帶繫礦壁 免遭冲走

9名礦工雖然靠褲腰帶逃過一劫,但危機仍未過去,當時井內還有大量的水滲出,他們掛在礦壁上被水泡了3天3夜,情况依然不樂觀。幸而到第4天,他們發現了兩輛礦車隨水漂流過來,9人於是連忙一起奮力爬到礦車上,隨水漂到礦井巷道一處水浸不到的高地上,才算有了「落腳之地」。雖然這塊高地雖然面積不大,9人要擠在一起,但彼此互相勉勵,終於熬到了獲救的時刻。

體力透支 身體局部潰瘍

據收治這9名獲救礦工的山西鋁廠職工醫院表示,9人送到醫院時神志清醒,能說出自己名字及籍貫,其中一人腿上受傷還會叫疼,他們主要的問題是體力過度透支,以及浸泡水中的時間太長,身體局部有潰瘍。

雖則體力透支,但知道自己終於獲救,礦工都難掩興奮,當醫生為他們進行檢查時,他們都忍不住告訴醫生自己的逃生過程,流露出強烈的傾訴欲望。而醫院除了為他們進行即時治理外,在他們飲水之後,還定時定量地讓他們飲米湯恢復體力,但因空腹太久還不能吃流質食物。負責照顧的護士表示,9人剛從礦井下獲救出來時,體溫很低,只有36℃,面色發白,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後,他們的面色已經恢復紅潤,身體正在逐步恢復之中。

渴望與人交談 難掩興奮

隨著9名礦工的獲救,昨日陸續傳出佳音,有更多被困礦工逃出生天,山西焦煤汾西礦業救護大隊大隊長陳永生更指出,其他獲救礦工的求生欲望一樣非常強烈,看到救援人員便問:「你們能不能帶我們出去?」陳永生回答:「只要我們進來,就肯定能帶你們出去!沒有任何問題!」

截止昨晚凌晨,獲救的礦工已在指定的醫院安頓好,在與死神搏鬥了8個日夜後,他們終於可以在昨晚好好的睡眠休息。一位醫院護士說,礦工們暫時不可受到外界干擾,但相信今天他們便可以和外界接觸。
.
歡迎你加入^^

TOP

女兒呼叫爸爸:捉迷藏也太久了

【明報專訊】「爸爸,快出來吧。你和女兒捉迷藏,藏的也太久了。爸爸,過年時你給我買的新書包,我一直沒捨得用……爸爸……爸爸……你肯定捨不得離開我,捨不得離開媽媽,捨不得離開我們的家……」

3道關卡防家屬擅入

據內地媒體稱,這是一名被困工人女兒給爸爸的一段留言。當獲救礦工在不見天日的礦井下支撐了8個日夜;礦井外,堅信親人一定會平安的家屬亦擔心了8個日夜。不過,隨著愈來愈多的工人獲救,這名女兒願望實現的可能亦愈來愈大。

事實上,這幾天以來,和被困礦工同樣受著痛苦煎熬的一定是他們的親人。據內地媒體報道,王家嶺煤礦在出事後設下了3道關卡嚴防家屬,要進入現場,必須要連換3次通行證才可,因此一批批被困礦工家屬,每天只能在封鎖線外苦苦守候。

露宿苦守封鎖線外

雖然等待的時間十分漫長,但家屬的堅持正是被困礦工活下去的動力,有被困礦工妻子不願住進當局安排的賓館,寧可天天守在封鎖線外,儘管從封鎖線望向礦場,連井口都看不到,有時夜裏也不回家,就在封鎖線外露宿。「我每天都在這裏看,只要有一線希望。」這名堅持的礦工妻子說:「我絕不耽誤工作人員幹活兒。」

為了不讓家中老人孩子知道情况,她曾對他們說謊:「我就說,(丈夫)在井裏,打電話還說話呢,只是被困住了。」但自昨日凌晨第一個礦工獲救後,她的謊言隨時有成真可能。
.
歡迎你加入^^

TOP

一人一車一醫療隊 一秒不誤

【明報專訊】昨日凌晨1時20分,距離王家嶺煤礦最近的山西鋁廠職工醫院迎來第一名獲救礦工,幾十名在大門口等待的醫務人員第一時間有條不紊地為礦工進行診治。

封鎖醫院周圍 讓礦工靜養

「我們給每名被困礦工都準備了一輛救護車。」山西省衛生廳廳長高國順在前日已指出,一旦發現生還者,將會採用「一人一車,一醫一護」的方式,盡快送往6間指定醫院。就是說,在第一名被困礦工獲救前,153架救護車已在礦場候命,153個醫療小組及153間病房亦已準備就緒,讓每名礦工都可得到最適合的治療,而且每間醫院數十米範圍內全部封鎖,以便生還者得到寧靜休息。由衛生部    副部長尹力率領的12人醫學專家小組昨日亦已趕赴當地協助。

預習送院路線 免延誤搶救

不單醫院嚴陣以待,礦工從井下獲救到送院之前的救援方案亦一絲不苟,當局安排了156名醫生在礦場先為礦工現場醫治,所有救護車司機亦要將從礦場到醫院的路線提前走過,熟記在心,以保證一秒鐘也不能躭誤;在救護車上,連每分鐘輸液速度也精準到以滴計算,要求每分鐘不超過30滴。
.
歡迎你加入^^

TOP

活命關鍵:空氣 水 意志

【明報專訊】山西王家嶺礦難逾百人奇蹟生還,醫學專家直指,礦洞內仍有水和空氣,加上礦工集體被困,可互相支持鼓勵,憑著堅毅求生意志捱過8日8夜,是最終能活命救出的關鍵。不過,因他們長時間缺水缺糧,甚至可能在礦洞吸入有毒沼氣    或被水淹嗆過,故有機會出現肝腎衰竭    、肺水腫等後遺問題,必須緊密監察。

曾多次參與紅十字會    救災工作的聖母醫院副行政總監兼外科部顧問醫生歐耀佳說,救援人員投放葡萄糖水,相信部分礦工獲得這種資源,對續命絕對有很大幫助。「即使是靠飲地下井水,一般而言地下水應是清潔    的,雖可能混雜了煤礦裏的泥土、煤屑等,但吃下不會即時致命。」

生理心理後遺症要重視

有獲救礦工稱在礦洞靠吃施工柱子上的松樹皮維生,歐耀佳指樹皮營養不高,主要是果腹。反之,不少人被救出時精神很好,他認為這與大伙人一起被困,能相互支持有莫大關係,「礦工聽到地面救援人士敲打鐵通與他們溝通,給他們帶來希望,求生意志好勁!」

無國界醫生顧問委員會成員、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陳英凝亦說,除了求生意志,有水和空氣是令礦工逾一周缺糧仍能生存的主因,但長期缺水缺糧,對肝腎造成極大負荷,有機會出現肝腎衰竭等後遺症。精神和心理上的後遺症亦不能忽視,研究顯示,兩至三成地震後被活埋的獲救個案,會出現災難後遺症。

皮膚潰爛須防細菌感染

因礦工過去一周被困在深入地底的水淹礦洞,故搶救時會以毛氈蓋眼以免地面強光對其眼睛造成損害,以棉被裹身則作保暖。陳英凝說,礦洞內的氣壓與地面氣壓不同,獲救礦工身體未能適應,也有機會對其心、肺或腦功能帶來長遠損害。至於有指部分礦工皮膚因長期被水浸而出現潰爛問題,歐和陳均指最重要是防止傷口感染細菌。
.
歡迎你加入^^

TOP

天時+人力 締造奇蹟

【明報專訊】王家嶺礦難創造難得的生命奇蹟,國家安監總局專家組成員兼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武強指出,是兩大因素促成今次救援行動的成功,一是被困礦工的堅強,二是救援措施得當。不過他坦言,最重要還是礦井下條件好於預期,提高了礦工的存活率。

中新社引述武強昨日分析認為,今次礦難的營救工作獲得空前成功,首先是被困礦工的堅持,他們在礦井下守候8個日夜,沒有放棄,這是「人的奇蹟」;另一方面,救援精英盡出,國家安監局派出5人專家組,成員包括地質水害專家、採礦專家,山西省亦派出3名礦難營救專家,共同制定拯救計劃,及時打通礦井輸送氧氣,繼而第一時間傳送營養液等應急物資,「措施得當」也是締造奇蹟的重點之一。

當然,奇蹟也要運氣的配合,武強承認,礦井滲水情况不如想像中嚴重,令被困者生還機會大大提高。
.
歡迎你加入^^

TOP

「郝喜慶」帶來第一縷光

【明報專訊】中國礦難史上的救援奇蹟在前晚10時27分發生,一名叫郝喜慶(普通話諧音「好喜慶」、粵語諧音「確喜慶」)的救援隊員,在搜索時發現巷道深處閃動一縷燈光,證明礦難雖已8天,井下仍有人生存,由此全面拉開王家嶺礦難井下搶救行動的序幕。郝喜慶的驚鴻一瞥,令上百名遇險工人及時獲救生還。

據內地媒體報道,王家嶺礦難救援指揮部前日(4日)制定3條井下搜救路線,第一批10個搜救隊、上百隊員落井,他們背著呼吸機,互相繫上平安帶,上寫「平安、如意」字樣,希望能帶來好運氣。但蛙人在井下探測後回報地面稱「井下情况非常複雜,水渾濁且較深,無法施救」。

「我迅速跑 把消息傳回指揮部」

正當救援工作進退兩難之際,深夜時分一個令人振奮消息傳來﹕「巷道深處有多處燈光晃動!」發現第一縷燈光的救護隊員名叫郝喜慶,是潞安集團礦山救護大隊一名小隊長,他的名字今次註定為救援工作帶來「好運」和「喜慶」。昨日面對媒體訪問時,郝喜慶黃色的新救護服已成了泥巴服,手上臉上亦沾滿泥巴。他說﹕「我當時正坐在巷道旁的水泵管上,無意中抬頭發現遠處有燈光晃動,哪不是指揮部說的有可能有人生存的工作面嗎?」「我迅速跑向50米外聯繫電話,把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傳回指揮部。」於是,大規模搶救行動迅即展開。

據了解,今次救援行動共有近5000名救援人員參與。郝喜慶的長官表示,救人如救火,他們抵達王家嶺礦後只配發一條毛巾,飲用自己所帶桶裝水,吃的是自己帶的即食麵。王家嶺礦夜晚十分寒冷,隊員夜晚蓋著大衣蜷縮入眠,連棉被都沒有,連續兩天吃水煮即食麵,一絲青菜都沒見過。一名來自山西汾西的隊員說﹕「井下陰冷潮濕,隊員出井後,棉衣往往是濕的。這樣濕了乾,乾了濕,都習慣了。」

專家﹕井下排水難題阻救援

滲水事故發生後,救援隊伍為什麼遲遲下不了井?內地多名救援專家分析,第一,排水成了難題,事發後短短3小時內,井下百多米長巷道湧出13萬立方米的水,不排水無法打通救援通道;第二,安裝水泵艱難,運送水泵、管道等排水設施的巷道長達600多米,傾角25度,工作最大斷面僅30平方米。電纜、變壓器、水泵都要進入,最重的水泵近14噸,要分拆後靠人扛肩抬運到井下安裝,僅安裝一台水泵就花7、8小時;第三,井下地質複雜,排水要鑽孔,會產生火花,但王家嶺礦是高氣體地質,一旦操作失誤極易爆炸,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救援進度。
.
歡迎你加入^^

TOP

參與救援礦場員工﹕一輩子不會再當礦工

【明報專訊】王家嶺礦難在礦工心中留下難以磨滅陰影。王家嶺煤礦工人董燕森是礦難救援隊成員,雖然從事井上工作,但經過近8天艱苦救援,他仍然無法平復。他反覆表示,「救上他們,我一輩子不會再當礦工」。

在礦難救援現場,除了水泵轟鳴,換班下井援救隊員仍在忙碌中,30歲董燕森負責當晚所有下井人員登記工作。他說,「井下情况十分複雜,走失是很正常的事,我的工作就是在返回時對登記人數進行核實,一旦少了人就得趕緊下井尋找。」

做記錄員月薪少1000多元

董燕森原在王家嶺礦做記錄員,相比井下工人,每月工資少1000多元人民幣。但他坦言,未選擇下井「掙大錢」,主要因為自己天生「膽子小」。董燕森沒想到,他這個「性格缺陷」,竟無意間救了自己一命。然而此時,地下數百米深礦井內,他的兩名同鄉卻沒那麼幸運,同樣三十出頭的董選輝和董康軍均被埋在井下,至今生死不明。董燕森說,「他們都是井下礦工,一個月能拿3000多塊錢工資,出事前剛剛在井下工作了一個多月。現在董選輝妻子還不知丈夫被困井下,因為她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大家怕她知道後受不了。」

最後,他再一次說﹕「救上他們,我一輩子不會再當礦工。」
.
歡迎你加入^^

TOP

「救援奇蹟」難掩「安全問題」

【明報專訊】特大滲水事故令156名礦工生死一線,山西當局曾受到全國輿論千夫所指。而且,因近期內地礦難頻發,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日前發出通知,從昨日起至5月底全國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重點檢查煤礦、其他礦山、化工、煙花爆竹等行業和企業。

設備舊生產過度是主因

內地一名安全監管業人士說,「礦難救援奇蹟」不能掩蓋「煤礦安全問題」,如今全國礦難頻頻,事後救援再有效也無濟於事。其實,大多數礦難經過總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設備陳舊;二是生產過度,只要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以後礦難還會時時發生。王家嶺礦難引起內地網民強烈反響,有網民批評,王家嶺礦井「趕工期引發礦難!勇爭第一引發礦難!」

國務院安委會通知強調,檢查發現企業有問題,要「切實而不敷衍地整頓」,徹底消除事故隱患。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且難以整改到位的企業,堅決關閉取締。如在檢查中未發現隱患,或隱患整改不到位而導致發生重特大事故,將追究有關責任人。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日前通報,王家嶺礦難是掘進過程中搗通老空區引發此次滲水事故。該礦施工過程中有違規違章行為,為趕工期、趕進度,14個掘進隊同時作業,出現透水徵兆後未及時撤人。至於何人要為此負責,則暫無結論。
.
歡迎你加入^^

TOP

我向救護人員致敬.

TOP

JinTech Semiconductor Co., Ltd JinTech Semiconductor Co., Ltd - About Us JinTech Semiconductor Co., Ltd - Our Service JinTech Semiconductor Co., Ltd - Expected Quality System Certification JinTech Semiconductor Co., Ltd - Contact Us Our Partners – Sai Fung Electronic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