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縣境內新近發現十一處秦漢長城遺址,其中有四處已經確認,七處有待進一步發掘。專家表示,這標志著目前秦漢長城的最東端將重新界定為通化縣,而並非普遍認為的遼寧省新賓縣旺清門鎮孤腳山烽燧。
今年六月初,受中國國家文物局委托,吉林省成立長城資源調查小組,對吉林省境內的秦漢時期長城遺址展開調查。調查小組對西起通化縣三棵榆樹鎮沿江村、東至通化縣快大茂鎮的範圍內進行調查走訪、挖掘,共發現十一處遺址,包括古城址和烽火台等。
據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宋玉彬介紹,吉林省境內發現的長城應該是長城的附屬設施,當時應該由士兵看管。
據了解,這種長城主要是圍繞當地所設的郡或縣城,構成一個總的軍事防御體系,士兵依據的天險可能就是一塊孤立的石頭,就近攏一些火,放狼煙傳遞信息,並不像人們所常見的北京八達嶺那樣是有城牆的長城,具有防御和界限的功能。
據當地媒體報道,考古人員在遺址發掘出的一些瓦片、陶片、石器等都是反映漢代特征的文物,尤其是繩紋瓦、布紋瓦都較流行于漢代。從發現的十一處長城遺址分布來看,基本是一趟線,依著通化境內河谷分布,專家推測這些只是吉林省境內秦漢長城的一部分,再往東端還可能存在秦漢長城遺址。(完) |